未来几年,从产品上看,伺服驱动器和电机以及编码器等高精尖类,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市场增速;从应用行业看,机器人和电子制造设备是需求量开始上涨最快的下游,增速有望保持25%以上。机床、塑机等大型设备的数控化以及食品包装机械等大消费相关设备,预计将保持15%以上的增长。
微信朋友圈被“特斯拉工厂被曝光”的一则消息刷屏。特斯拉工厂号称美国最智能的工厂,融合了大量“黑科技”,共有不少于150个机器人参与了汽车制造的4个环节,近乎无人操控的自动化、智能化生产的全部过程令人眼花缭乱,极奇震撼。本文将为大家介绍4家国外印刷公司在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方面的实施情况。从中,你或许可以看清印刷业的新工业革命之路。
目前,在中国工业机器市场,85%的伺服电机是外资品牌,主流的供应商包括,日本松下、安川、三菱,以及欧洲和美国的伦茨和博世力士乐。其中,2015年,日系品牌占据了最大的中国市场占有率——近50%。然而,中国本土企业,大多数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基本上没有工业化的工业机器人伺服电机。
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已初步形成“广沪沈哈”格局。国开联产业规划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智能机器人产业深度研究系列报告(2016)》之《智能机器人产业市场格局研究报告》提出了上述观点。
提到德国的工业,单拎出某一个板块并不是顶尖的,他们骄傲的两项——数字控制机床和精密仪器,一个比不过荷兰、一个比不过瑞士。但为什么国内总觉得德国的工业实力是最强的?因为他们综合体系完整,而所擅长的正是我们最缺的。
中汽协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们国家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17.7万辆和17.0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25.0%和126.9%。某机构测算,预计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电机驱动系统需求将达500亿元至1000亿元人民币。
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是我国实现制造业强国的核心战略选择,会是中长期的重要投资方向,“十三五”期间需求旺盛。智能制造领域投资的热点会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包装、物流自动化这4个行业的底层设备(核心部件、通用设备、系统集成)层面。
中国工人在生产线末端、日本工人在生产线中端、德国工人是生产线的核心。在智能制造的发展背景下,中国工人也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要一直提高素养。“我去国外考察,曾经看到一家公司,企业员工能够准确的通过自己的强项做想做的事情,决定自己的工作方式。未来,我们的企业也要调整用人方式,让业务和人才之间达到最佳配比。”他说。
国外有着先进核心技术的机器人企业,大多都是以庞大的企业规模作为支撑。日本的纳博特斯克公司占据世界减速器市场70%的份额,国内机器人企业规模都太小,但核心技术的研发都是高风险项目,可能还没有研发出成果,企业自己都先死了。
机器人作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主力军,虽然产业规模不大,但其研发、制造、应用所有的环节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创新和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虽然已有部分企业在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研制方面取得进展,但是技术方面与国外任旧存在差距。
占PLC市场65%以上是OEM市场,因此OEM市场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整个PLC市场的状况,而2015年占OEM市场大头的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及机床行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就长期增长而言,中小型PLC最需要我们来关注,对于新行业而言,譬如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发展迅速,但仍星星点点。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开始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服务机器人年出售的收益有望超过300亿元人民币。
中国工业报记者获悉,2015年入选机械工业百强企业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合计16158亿元,同比下降了3.99%,总利润合计706亿元,同比下降3.06%。国机集团以实现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227亿元的业绩,继续稳居榜首,第五年位列世界500强。
产量下降较大的,一是具有强周期性特征的典型投资类产品,如工程机械、载货车、重型机械、冶金机械、石化装备、常规发电设备等;二是产能已严重超过标准的普通机械产品,如普通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互感器、滚动轴承等。
工业4.0时代到来,除了引进一系列领先的生产技术,还将改变工业劳动力结构。大浪淘沙,制造业什么岗位会留下来,什么岗位将被淘汰掉?